深度解读!中金维持绿城中国“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10港元 看好基本面回归机遇

博主:admin admin 2024-07-09 02:22:03 78 0条评论

中金维持绿城中国“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10港元 看好基本面回归机遇

北京 - 2024年6月18日 - 中金公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绿城中国(03900)“跑赢行业”评级,2024-25年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4年、2025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90亿元、100亿元,同比增长10%、11%。

中金表示,看好绿城中国在板块由博弈政策底向博弈基本面底过渡中的估值回归机遇。主要理由包括:

  • 土储扎实。 截至2024年5月末,绿城中国拥有权益可售面积约2.3亿平方米,其中核心一二线城市占比约70%。公司土储结构优良,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坚实基础。
  • 经营提质。 近年来,绿城中国持续推进降负债、控成本、提效率三大战略,经营质量明显改善。2023年,公司权益净利润率提升至15%,现金流转正。
  • 央企股东背景。 绿城中国是央企背景的优质房企,股东背景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中金预计,绿城中国2024年、2025年将分别实现合同销售额3000亿元、3200亿元,同比增长10%、7%。公司全年派息率预计为6.3%、6.0%。

此外,中金还特别指出,绿城中国在ESG领域表现优异,连续三年获评恒生港股可持续发展指数成份股。 这进一步彰显了公司在长期发展中的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感。

总体而言,中金对绿城中国的未来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公司具备良好的基本面和估值优势,值得投资者关注。

### 新闻分析

中金的这份研究报告对绿城中国给予了积极评价,主要理由是公司土储扎实、经营提质、央企股东背景等。这三个方面也构成了绿城中国在未来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 土储扎实是房企发展的基础。绿城中国拥有充足的优质土储,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
  • 经营提质是房企发展的关键。近年来,绿城中国持续推进降负债、控成本、提效率三大战略,经营质量明显改善。这为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央企股东背景是房企发展的优势。绿城中国是央企背景的优质房企,股东背景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力支持。这将有助于公司在获取土地、融资等方面获得更多优势。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中金对绿城中国“跑赢行业”的评级是合理的。 投资者可以关注绿城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表现。

学校噤若寒蝉,谁的翅膀被禁锢?

近年来,随着社会舆论环境的变化,一些学校为了规避风险,采取了愈发谨慎的态度,对校园活动、学生言行等方面加强了管控,甚至出现了一些看似“小题大做”的举动,引发了社会对“学校越来越胆小”的担忧。

学生个性被压抑,创新精神受限?

过度谨慎的学校管理,可能会对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在追求稳定和安全的氛围下,一些学校可能会对学生言行进行过多限制,压制学生的个性张扬,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此外,一些学校为了避免意外发生,可能会对校园活动进行严格管控,减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探索创新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应试教育思维主导,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一些学校“胆小”背后的原因,可能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维有关。为了提升升学率,部分学校过度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发展,也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鼓励。这种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容易使学生产生功利性的学习态度,抑制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知的热情。

安全第一无可厚非,但不能矫枉过正

确保学生安全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过度追求安全却可能会适得其反。学校应该辩证地看待安全问题,在保障学生基本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冒险和挑战,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现自我、锻炼能力的机会。

营造宽容包容的校园氛围,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应该摒弃“唯分数”、“唯升学”的观念,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学生营造一个宽容、包容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与家长、社会各界的沟通,共同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还需要追问:谁是真正的受益者?

当学校变得越来越“胆小”,谁才是真正的受益者?学生?家长?还是那些唯升学率、唯GDP的利益相关者?值得深思的是,在过度追求安全和稳定的背后,我们是否正在牺牲学生的宝贵个性和创造力,以及教育的本真目的?

结语

学校是传授知识、培育人才的场所,不应该被过度谨慎的态度所束缚。学校应该勇敢地承担起育人职责,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呵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The End

发布于:2024-07-09 02:22:03,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奥迪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